为何留学寄宿家庭问题多? 这是最客观实用的回答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至简教育 Author Herry
【留美学子】 第1587期
教育精华 篇篇出彩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背景介绍
Herry,国内读完高一,2011年暑假第一次出国读Sophomore(美国高中10年级) ,当时走的项目是文化交流签(J1),在一所私立高中交换。次年决定放弃国内高中学历,申请留学签(F1)并读完Junior 11年级 和 Senior year 12年级,期间三年,更换了三次住家。
Let's start——
第一个住家
我16岁第一次踏出国门自己生活,当时走的是文化交流签证。J1签证允许外国学生在美国的公立高中就读1年。美国的公立高中学校大,设施全(橄榄球场,足球场,游泳池,室内篮球馆,图书馆,etc),开放各种AP课程并且没有学费(学费包含在美国公民缴纳的tax里面)。
J1交换签的好处就是费用低,只需要支付少量(相对)生活费和寄宿家庭费用,便可体验一把美国文化。坏处就是,J1签证不可续签。也就是说,这种美国文化你只能体验一年就必须打包回国或者另找私立学校更换留学签,因为美国公立高中不招收F1签证的国际生(不是美国公民,不能享受其待遇)。
Anyway 跑题了,当年我的中介项目里还有一条:如果你所寄宿的家庭的孩子在当地就读另外一所私立学校,你是否愿意去当地私立学校就读?如果愿意,你理想的学费是一年多少美元?由于之前没有任何出国经验,我听了不少关于美国公立高中的负面消息:比如公立高中Africa American 特别多啊,私下毒品交易泛滥啊。出于害怕,我选了yes选项,并填了理想的私立学校的学费范围。
后来发现,这全tm是套路。后来我被一所学费刚好达到我预期上限的私立学校录取了,并且在3月份的时候收到了第一任寄宿家庭的邮件:家里有爸爸,妈妈,爸爸的奶奶,然后,5个孩子。最大的孩子是被收养的姐姐(美国人的博爱有时候真不是一般地伟大),在上大学。剩下弟弟,8岁,二弟6岁,妹妹,4岁,二妹,2岁不到,两条狗和一只猫。
然后我被告知还会有一个来自巴西的交换生和我做室友。接到邮件的时候,我真的是喜出望外,感觉自己马上要从一个三口之家的简单家庭跳跃到一个屋檐下住着10个人的家庭,内心除了激动还是激动,完全没意识到会遇到哪些矛盾和挑战。我也是后来才见识到,厨房里住家妈妈在洗碗,一个孩子在抱着妈妈的腿哭,一个在看动画片笑,一个在问问题,一个在桌子上玩玩具,以上事情同时发生在同一间屋里子,这场面我永生难忘。2011年8月23日,我在浦东机场洒泪告别爸妈,独自踏上了出国的路。
下飞机,入境,取行李,转机,在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环境里,恐惧被兴奋掩盖了。第一次见到住家,见到蓝色的眼睛,加上十几个小时的独自飞行,加上之前几个月的邮件来往,在异国他乡,一股亲切感和依赖感瞬间涌上心头,加深了我对住家的印象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他们也看出我很紧张,对我也是相当得友善。开学前的几天,就是整天陪着弟弟妹妹们在屋子里屋子外玩耍,打游戏,玩玩具。前几天会觉得很新奇,但和爸爸妈妈的交流很少。其实后来回想,也就是babysitting 。
偶尔也会和爸爸妈妈交流,但基本上都是在听他们的对话。他们偶尔也会问我一些问题,因为我的英语基础很差,所以总是在家里穿着睡裤,歪着眼镜,拿着电子词典,带着很浓的Chenglish说的:I don'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saying. 再加上我的室友是巴西人,英语说得真的很棒,发音也很标准, 而且非常social。和他一对比,我真的可以算的上是24k纯屌丝。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可以聊得欢天喜地,我就只能在一旁默默笑着,自我感觉没什么存在感。
他们真的很有耐心,直到,大概第一个月以内,他们开始告诉我:“你既然来到了这个国家,你就需要听懂我们的语言,听不懂不是借口。” 开学后,学校的压力也很大,原来在国内是在学习英语,出国留学是用英语来学习。当时除了数学,其他科目像英国文学,美国政府学得很差,而且效率低下。常常一到家就要开始学习,拿着词典一个一个查单词,结果到半夜也学不完。我的巴西室友就读的是公立学校,加上英语好,从来不写作业,GPA依旧很好。我当时当然觉得心理不平衡啊,但是,又想,人家是小时候付出的努力,现在才可以这么享受生活。而我既然没有这个基础,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追回来才行。
然而一个月过后,我亲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她读完住家报告(每月住家会给机构代理写一篇对我的看法的报告)很失望,然后给我写了一封邮件,并转载了住家的报告原文给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心理压力真的有点大。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住家每天对我这么nice,怎么可能会对我不满呢?读了文章之后,发现他们确实对我不满,而且不满在于两点,不做家庭成员该分担的家务,每天只关在屋子里,不和家庭成员活动。我上课书都看不懂,哪有时间整天陪孩子们玩啊,还有怎么不做家务了,难道我做家务的时候你们看不见吗……
说不出的委屈,而且感觉我对住家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消失了。那段日子真的很难熬:白天听不懂课,跟大家不能顺畅地交流,又被住家误解,满满的委屈想找人诉说可又说不出来:和住家说,心有余而语言功力不足;和真正关心我的爸妈说,他们在世界另一头,说了不仅帮不上忙,而且还会让他们牵挂。一个人当然也蒙在被子里哭过,萌生过回国,不想再出国的想法。坦白说,对于当时只有16岁的我来说,这一切太多太难承受了,但是,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过来。虽然我不是来自大城市,没有受过一流的教育,也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但是,父母从小给予我的精神财富——坚韧,陪我挺过了这段艰难岁月。
人生自学第一课
第一感知永远是主观的,
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时,
我们第一反应永远是
找理由反对他人的观点。
现在想想,其实住家是对的,我确实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住在别人家里又不是住酒店,不能一切都顺着自己的习惯来,而且我是独生子女,以前从来不用分担家务,有时候做一点家务就觉得我妈该好好夸奖我。现在我的角色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最终我没有去找住家辩解,而是向他们道了歉,并向他们保证我会做得更好。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是陪陪弟弟妹妹玩耍,开始难免觉得他们年纪小幼稚,但还是坚持和他们玩,后来发现孩子们的天真和无忧无虑确实可以帮我忘却很多烦恼。每天吃完晚饭,在住家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我会下楼把餐桌收拾了,扔掉垃圾,把餐具放进水槽,然后再去查单词学习。这样过去一段时间后,虽然成绩没有很明显的涨幅,但住家对我的评价变positive了。所以付出一定是有回报的。
再分享两个比较特殊的事例供大家参考。有一次住家爸爸在批评孩子,孩子很委屈,我上去替孩子辩解,结果被生气的住家爸爸一块训了。当时我觉得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有必要站出来去伸张正义,但是,归根到底,我只是一个过客,说话的分量不足以挑战父亲的权威。在这里也要劝导各位同学,如果发生类似的情况,千万不要火上浇油,挑衅其家庭地位,有多远躲多远。待到风平浪静之后,再私下里谦逊地和他们说你觉得他们哪里做得不妥。
后来我反思这段住家生活,为什么他们表面上对我很nice,但却没有任何真挚的感情交流?起初我会觉得问题出在我的沟通技巧上,但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我的这任住家每年都会接待两个国际学生。在我之前,就已经有中国交换生和其他国的学生住过那里。或许他们只是很喜欢家里人多的气氛,从一开始,他们就是把我当作一个客人,一个10个月后会搬出去的客人来看待的。是我对他们给予了太多感情的寄托。
而我,毕竟不是人家亲生的。有一次在车上,住家爸爸让所有的小孩把安全带系好,然后对我和巴西室友开玩笑说:你们系不系无所谓,你们不是我的小孩。看似玩笑的一句话让我更清楚地看清了我和住家的关系。有些人注定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这也论证了,世上只有爸妈是无条件爱你的。最平常的感情,才是最难得的。对自己重新定位后,我的日子好过了很多,每天陪小孩,做家务,周三周末一起去教堂,对他们没有过多的期待,自然不会失望。我不是说我住家对我不好,而是自我调节真的很重要。一年的时间过得也很快,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最后走的时候,住家主动要求和我拍一张全家福,送我去了机场,我和他们的交集也就此告一段落了。
第二个住家
第二年,我决定放弃国内高中,继续美高生活,春季的时候被一所美高录取为Junior,学校依然为走读制。暑假回国更换签证的时候,也收到了第二封住家的邮件。邮件内容依然主要是介绍家庭成员:爸爸Jeff,妈妈Jan,弟弟Carter(比我小10个月)妹妹Ana(比我小四岁)还有一只猫Basil(美国人特别喜欢介绍家里的宠物)。邮件内容依然礼貌客套,加上我之前的经历,对于这种表面特别nice的招数已经有了免疫。但是,邮件最后还特别附加了一段,说他们是第一次做寄宿家庭,一家人都非常激动,并问我对自己房间的颜色有什么要求,他们想暑假的时候把我要去住的房间重新喷漆一遍,这也让我那颗对美国寒冷的心回了一丝暖意。之后的日子依然是礼貌性的沟通,邮件,Skype。最终,暑假结束,我又一次踏上了闯美的道路。
到达机场,取行李,一切都显得熟悉而陌生。走出机场通道的时候,我看见一家四口人,举着一个用水彩笔画的牌子:Welcome Herry. 因为机场走出来的只有我一个亚洲人,他们也很快认出了我。在我刚准备上去和迎上来的妈妈握手时,她却一个怀抱把我拥入怀中,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接下来就是要和每个人都拥抱一下。而后再回家的路上我们无所不谈,主要的话题都是围绕我的家庭、过去经历,经过一年口语强化的我面对这也是无压力了,上来彼此就能无障碍地沟通真的很舒服。而后他们也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你还想去美国的哪些地方?我当时当真就以为他们只是随便问问,就随口说了:纽约华盛顿去过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想去迪斯尼乐园看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后来几天未开学的日子里,每天都在和他们相处。由于跟住家弟弟妹妹年纪相仿(相对于之前的住家弟弟妹妹们),所以能交流的事情很多:和弟弟打xbox;妹妹让我看她追的明星,听歌;妈妈陪我去买一些我需要的生活用品;跟爸爸和弟弟一起打篮球(我也是那时候被他们定点投篮的命中率吓到了,然后彻底掉进了篮球的大坑里)。住家爸爸当时专门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来陪我,了解我。
还有,在我来之前,他们买了一个乒乓球桌放在地下室,以为我很会玩,但是,我给祖国丢脸了。他们刻意为我的到来做了很多事情,我无法一一列举,但我没有感到丝毫的刻意,反而和他们相处得非常自然。
开学第一天,很多不认识的美国人主动来和我打招呼,成为了一个小焦点,后来才从他们那里得知,住家弟弟在学校非常social,早在开学前就发twitter说:我家来了个非常cool的Chinese brother(brother一词用得我是迷之感动),瞬间有种被carry走向人生巅峰的感觉。那一年,我在学校参加了各种社团:长跑,篮球,田径。而且令人惊奇的是我的GPA最低的时候也有3.7(对于学渣的我来说已经很高兴了)。
跑题了!对,那年参加了很多社团,我还记得我人生第一场篮球赛,Junior varsity,5vs5,全场。最后一节还剩3分钟的时候教练换我上场。我一上场,就听到观众席上有人大喊我的名字,我一开始以为只有住家在下面,打完比赛才知道,我的第一场比赛,住家爷爷奶奶,外婆都开车来看了(爷爷奶奶住在West Virginia,外婆住在Ohio)。Spring Break 的时候,住家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带我去Florida的迪斯尼乐园。
他们为我付出的太多,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只感觉那一学期我像是开了挂一样,没有一天是不高兴的。而且,我从来没有和住家发生过任何矛盾,不夸张,一年的时间里,我和住家关系融洽到从没有发生任何口角或是我觉得心理上委屈的事情,没有一件。如果硬要说有一件,那就是我把家里厕所的马桶弄堵了,住家爸修不好,花了70刀请人来修。我自然被住家爸训了一顿,但是弟弟妹妹却躲在客厅里偷笑我,这是我记得唯一和他们发生的矛盾。
吸取之前住家的经历,我一直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对任何人抱有太多依赖,因为你不知道这是不是只是表面现象。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心里防线是何时被突破的,没有具体的一件事,只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我是真的当自己是他们的孩子和亲兄弟,他们也视我如此。正如我之前所说,那一年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
直到,学期快结束时,第二个住家告诉我,他们第二年不能继续接待我了。此话如晴天霹雳,但我也故作淡定,原因很简单:住家外婆年事已高,想搬来和住家一起住。住家只有那一间多余的客房,而美国中介规定,每一个住家国际生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所以迫不得已,我必须要搬出去,不是因为任何我的原因。那次是住家爸爸找我谈话的。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住家妈妈因为这件事私下里哭了好几次,没有勇气跟我摊牌,才商量最后让住家爸爸出面。
分别的原因很简单,我确实非常理解,但私下仍然忍不住还是哭了,其实我很难说出哭的原因,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而哭。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情本身对我的打击并不大,因为情理上来说,我毕竟只是个过客,没有资格和对住家妈妈有养育之恩的生母去比较,我也不可能就此无视住家之前对我的情感付出。只是感叹:好景不长。
人生自学第二课
当美好的事物发生时,享受其拥有;
当它们远去时,不要后悔不曾挽留,
感恩曾经拥有就好。
在第二个住家,我是Junior11年级,现在是大三。在我上大学离开匹兹堡后,每年的感恩节、圣诞节、暑假回国前,我都要回匹兹堡和住家呆上一段时间。我和弟弟同一年高中毕业,那年夏天我带他来中国又走一遍。大一圣诞寒假,住家接待了我的亲妈(太多妈了)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圣诞节。(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住家还发微信来提醒我这两天在北京注意防暑)
第三个住家
这任住家是我学校同学(比我第一届)的父母,也是我住家的好朋友。我也是而后才得知,是我第二个住家的爸爸妈妈委托他们来接待我的,就是不希望把我随便丢出去被一个不负责的住家找到。这也更让我体会到他们的良苦用心。
第三个住家家里有三个男孩,老大比我小一届是Junior(当时我Senior),老二和老三both homeschool。住家妈妈是典型的女强人,现在是长跑教练,年年跑马拉松,住家爸智商很高,卡耐基计算机毕业的,不解释。
他们家之前是接待过一个中国交换生的,但那个交换生英语很差,而且晚上只待在屋子里打游戏,不和家人沟通,弄得他们很是失望。其实,我那时候已经很擅长和美国家庭相处了,聊什么话题,怎么聊,和美国人交流的偏好我早已经烂熟于心了。
只是不赶巧,那年我senior,要准备很多大学申请的事情:Toefl、SAT、大学文书、还要保持GPA,真的是为了这些事儿忙的不可开交(详情可以问蔡恩师),毕竟事关前途。这样每天晚上我大量的时间被占用,不能和他们相处太多,主要也就是晚饭时间和他们聊天。他们也说理解我,但是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美国人很典型的观点,选大学首选学费低的,离家近的,根本不会考虑任何排名问题,或许是我们过度追求排名了。总之,他们觉得我的水平上个周边的大学已经够格了,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申请全国各地的大学,这是我们观点的分歧之一。
另一个分期,也是最主要的一点。他们对我真的非常好非常真心,包括给我过生日、春节妈妈主动去中国超市买对联......生活里很多细节,我是看得到的,也很感谢。但是,他们认为感觉不到我的真心回复。住家妈妈和我很严肃地谈过一次,因为我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圆润,他们找不到破绽,但是,他们就是感觉不到我对他们家的真情流露。就比如,比如住家妈妈会花心思和精力为我做一顿饭,我会把饭吃完,餐具收拾好,告诉她很感谢她所做的一切,饭很好吃。但是我吃饭时面无表情,她感知不到付出所带来的回报,倒不如是我吃饭时狼吞虎咽,表现得饭很香更能让她高兴。以上是个例子,但也有可能是我表现得兴高采烈,但内心却波澜不惊。
内心的感情是无法表演的,因为我自己感觉得到,每次看到第二个住家来学校接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想上去和他们说话,甚至想和他们回家,见到他们的那个眼神都充满渴望。可能真的是我心有所属,之前那个住家在我心里占的比重太重,我一时放不下另外一个家庭。
其实我发自内心地痛恨自己,感觉自己在情感上发生了偏移,申请这一年没有放很多心思在和住家交流上。而对方却很用心地把我当家人相处。换位思考一下,他们现在所感受到的失望不正跟我当年从第一个住家那里感受到的一样吗?真的痛恨自己,在用别人伤害我的方式伤害别人。
但是,感情是易耗品。三年三个住家,我的感情真的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我是真的累了。但我要继续这么错下去,把这场戏演完吗?
人生自学第三课
做对的事情,
坚持下去,
不要将错就错。
随后的日子里,大学的录取通知下来以后,日子好过了很多,我开始抽空多陪陪住家,陪弟弟们打游戏,玩滑板,陪妈妈去grocery store。我做出一个家庭成员该做的事,而不应该回避。真心付出永远不晚,我和住家关系有所回暖。并在之后大学每一年回匹兹堡的时候都抽一天的时间去看看他们,陪他们聊聊天。不用说,我和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了。
以上就是我和我三任住家的故事了,抱歉,一不留神刹不住车了,写得太多了。
如果你即将搬入美国家庭中,或者有这个打算,有几点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
摆正对住家的态度
刚搬进住家时不要把对方的分量看得太重也不要看得太轻,不要过于认为他们就是你在美国的亲人,也不要认为他们就是你宿舍的主人。态度中立最为合适,如果住家对你特别好,你再接纳他们也不算晚。如果住家对你一般或者冷淡,你就可以略微放轻他们的比重。
提醒:放轻比重不代表不把那里当家!改进双方关系还是必须要做的。
2
留出足够的时间和住家相处
大部分中国学生晚上都习惯待在自己房间里,而住家愿意接待你,不仅仅是给你提供一个在美国落脚学习的地方,他们是把你当作家庭的一份子,想要了解你,也希望你能融入家庭,所以,晚上尽量参加他们的家庭活动。比如,一家人在客厅一起看Netflix,就算是坐在那里不说话也OK,just being there make a difference.
3
不要有非分之想
回国后很多叔叔阿姨会跟我开玩笑:你看你住家妹妹长得不错,以后要不要考虑......这种情况一律NO!NO!NO!甚至不要觉得好笑。我之前有两个朋友,因为对住家姐姐或妹妹有心动并且说了出来,被驱逐出了家庭。这是很严肃的问题,如果你真的不小心有了crush on your sister,憋着,不要说出来,告诉自己是青春期荷尔蒙在作乱,不要说出来!憋一段时间就好了。这个问题很严重,中国的独生子女可能意识不到。
以上算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对即将赴美的同学们有一些帮助,最后祝各位留美学子生活愉快,最终都能满载而归。
【留美学子】授权转载,无任何商业链接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篇篇精彩
前期发表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